教父文集总序 序言 奥利金:论祷告 一、前言 二、圣经中有关“祷告”的词汇 三、反对祷告之人的观点 四、对反对意见的回应:人的自由意志和上帝的预知 五、对反对意见的回应:祷告的必要条件 六、对反对意见的回答:祷告的人并不孤单地祷告 七、对反对意见的回应:祷告在人类生活中的真正地位 八、对反对意见的回应:祷告的重要例子 九、祷告的四个方面 十、祷告对象 十一、祷告的内容 十二、主祷文:前言 十三、“我们在天上的父。” 十四、“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十五、“愿你的国降临。” 十六、“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十七、“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 十八、“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十九、“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二十、祷告的形式、结论 尼撒的格列高利:论主祷文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认信者马克西姆:论主祷文 德尔图良:论主祷文 西普里安:论主祷文 奥古斯丁:论主祷文 讲章56:论《马太福音》第六章主祷文(致寻求受洗者) 讲章57:再论《马太福音》第6章主祷文(致寻求受洗者) 讲章58:再论《马太福音》6:9-13主祷文(致寻求受洗者) 讲章59:再论《马太福音》第6章主祷文(致寻求受洗者)

祷告是基督徒与上帝相交的核心途径,也是灵性生活的重要操练。早期教父对祷告有深刻的阐释与教导。本书精选了奥利金、尼撒的格列高利、认信者马克西姆、德尔图良、西普里安、奥古斯丁这六位教父的重要作品,很好地呈现他们关于祷告——特别是关于主祷文——的理解与劝勉。这些作品不仅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早期教会在祷告神学与实践上的丰富遗产,也为今日信徒的祷告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启发与指引。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包括六位教父:奥利金、尼撒的格列高利、认信者马克西姆、德尔图良、西普里安、奥古斯丁。
奥利金(Origen,又译“俄利根”,约185—约253)希腊教父,亚历山大学派的著名圣经学者,以寓意解经法和对新柏拉图主义的融合而著称,对基督教神学和解经方法影响深远。他的部分神学观点,如灵魂的先存和普救论,引发激烈争议。主要著作包括《论首要原理》(On the First Principle)《驳塞尔修斯》(Against Celsus)《六经对参》(Hexapla)等。
尼撒的格列高利(Gregory of Nyssa,约335—约394):希腊教父,卡帕多西亚三教父之一,尼撒主教。他是三位一体教义早期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主张神秘神学和灵魂不断趋近上帝的观念,被称为“教父中的神秘主义者”。主要著作包括《摩西的生平》(The Life of Moses)、《论灵魂及其复活》(Soul and Resurrection)、《论八福》(Beatitudes)等。
认信者马克西姆(Maximus the Confessor,580—662):希腊教父,拜占庭神学家和修道士,对东正教的神学和灵修影响深远,被誉为“拜占庭神学之父”。他坚决捍卫基督具有神意与人意两个意志的教义,反对基督一志论。主要著作包括《奥秘学》(Mystagogy)、《论爱四百则》(Four Hundred Chapters on Love)等。
德尔图良(Tertullian,又译“特土良”,约155—约220):拉丁教父,北非迦太基主教,被誉为“拉丁神学之父”。他对三位一体教义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主张教会拥有解释圣经的权威,强调使徒传承的重要性。晚年加入孟他努派。主要著作包括《驳帕克西亚》(Against Praxeas)、《护教辞》(Apology)、《反异端的策略》(The Prescription against Heretics)等。
西普里安(Thascius Caecilius Cyprianus,又译“居普良”,约210—258):拉丁教父,北非迦太基主教,非洲教会第一位殉道主教。他主张主教制,认为主教是教会的代表。他将救恩论与教会论紧密结合,强调教会之外无救恩。最著名的作品是《论大公教会合一》(On the Unity of the Catholic Church)。他的教会观影响深远。
希波的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354–430):拉丁教父,北非希波的主教,基督教思想史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神学家之一,强调上帝的恩典在救恩中的决定性作用,被誉为“恩典博士”。他的神学思想对于罗马天主教和基督新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著作包括《忏悔录》(Confessions)、《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论三位一体》(On Trinity)等。